亿星实业
亿星实业

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亿星实业

29

2025

-

09

“一线工作法”大家“做”|⑥一线采编——邵彦彬:脚下沾泥土,代码有温度,用“一线工作法”为燃气安全监管注入“智”动力

内容来源:
作者:

   “通知发了,但总有人没能及时响应应急演练。”

   “现场看到隐患,想报告却找不到便捷渠道。”

   “安全天天讲,但怎么让每个人都愿意主动参与?”

     这些来自天然气业务一线的真实声音,没有被忽视,而是成为了信息公司产品研发部攻坚克难的起点。这正是集团推行 “一线工作法”的生动实践——坚持问题从一线来、方案到一线去、成效由一线评。没有高调的口号,不走形式的过场,有的只是“脚步向下”的调研、“眼睛向内”的剖析。近期,信息公司产品研发部围绕燃气安全监管系统展开了一场“接地气、贴实战”的功能升级行动,让我们一起来看下他们是怎么运用“一线工作法”让原本“呆板”的系统变得“会说话、能互动、有温度”。

一、情况在一线掌握,办法在一线产生:从“系统问题”到“人的需求”

 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。信息公司产品研发部负责人邵彦彬带着团队,没有坐在办公室里“想当然”,而是连续多次走进天然气公司业务部门,与一线安全员、巡检员、调度员面对面座谈,捕捉这些来自一线的真实声音。

    “第一个触动我的点,是在一次座谈会上。”邵彦彬回忆道,“一位员工很直接地说:“现在这个安监系统,演练通知发出去就石沉大海了,我们现场干活哪能一直盯着手机?”

      这句话像一根针,扎醒了他。

   “我立刻意识到,‘消息已读’功能在高压力的现场作业环境下,根本就是个伪需求。一线要的不是‘已读’,是‘必达’。 坐在办公室里,永远想象不到一个‘已读’标识会给一线带来多大的不确定性。脚上不沾泥,做出的系统就是空中楼阁。”正是这种来自现场的、毫不修饰的反馈,成了我们项目升级的需求清单。”

      邵彦彬说,“过去我们总觉得是系统功能不够强大,但真正沉下去才发现,原来,随着业务快速发展,原有系统在提醒强度、上报通道、激励机制等方面已跟不上实际需求,导致“人人讲安全”难以落地。”他和团队根据调研结果仔细复盘,把调研笔记贴在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,最终梳理出三大痛点:应急提醒不强力、隐患上报不便捷、员工参与无动力。“这三个点,不是我们拍脑袋想出来的,是一线用他们的烦恼告诉我们的。目标瞬间就清晰了。”

二问题在一线解决,工作在一线推动:三步走,让安全监管“活起来”

  目标清晰后,邵彦彬带领团队制定了“功能补强、机制创新、智能升级”的三步走策略。

 

“第一步,我们得先解决‘叫得应’

的问题。” 

他拿起手机向我演示,“我们很快接入了钉钉的电话DING功能。你看,现在发应急通知,可以直接触发电话强提醒。这个方案技术不难,但关键是我们从一线听到了‘强提醒’这个真实诉求,从此,关键通知不再是“已读未回”,而是响铃到人、责任到岗。“

 

“第二步,是解决‘愿意报’的问题,

这是核心。”

谈到“随手拍”和“积分商城”时,邵彦彬直言:“传统的做法是业务提需求,技术团队闭门造车,然后交付一个可能不贴合的方案。而我们的做法是:“带着燃气公司安全部的需求和创意,去一线进行技术可行性论证和细节打磨。”“比如‘积分商城’,业务方提出了概念。我们回来做了技术调研,形成了积分规则、兑换流程等初步构想。但我们没有停留在纸面上,而是再次找到提出需求的业务同事,进行现场讨论。”

“一个积分值多少钱?拍一个重大隐患和参与一次学习,积分如何合理分级?兑换物品是实物还是卡券更便捷?这些看似细微却决定成败的关键点,都是在与一线员工的面对面交流中,快速碰撞、试算并当场拍板确定的。 这种‘需求方在场’的共创模式,确保了方案既符合业务初衷,技术上也切实可行。”

他表示,这种工作方式避免了后期无尽的修改返工。“因为最重要的验收官——业务方和用户,从一开始就深度参与了方案的制定。”
 

“第三步是展望未来,让系统

会思考’。”

他坦言,AI隐患分析还处在探索阶段,但方向非常明确。“团队正积极探索AI图像识别技术,未来系统不仅能接收隐患报告,更能自动识别隐患类型、预测风险区域,推动安全管理从“事后处置”向“事前预警”进化。

三、成效一线体现,经验在一线总结:模块化经验,打造可复制的“安全样板

 “这不是一次性的项目,而是可推广的范式。”邵彦彬表示。目前,应急演练电话强提醒功能已投入使用;“随手拍”隐患治理全流程模块预计于6月1日上线;积分兑换商城功能将于6月3日交付测试。此次系统升级不仅直接解决了一线员工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,更初步形成了“技术工具模块化、开发流程敏捷化、管理模式数字化” 的可复制、可推广经验:

01 轻量化组件复用

电话DING提醒、“随手拍”流程引擎、积分激励系统等模块均可快速适配集团其他业务场景。

02 敏捷开发闭环

形成了“跨部门需求精准对齐-小步快跑迭代交付-资源协同落地保障”的标准工作流程。

03 数据驱动管理

通过行为数据化与AI应用探索,为管理决策提供了量化依据和智能支持。

  当被问及项目最大的收获时,邵彦彬思考了片刻。“如果说具体功能是‘鱼’,那我们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‘渔’。”他解释道,“我们沉淀下了一套工作方法:如何深入一线挖需求、如何用轻量化模块快速响应、如何设计激励相容的机制。这套从一线中来、经过验证的方法论,其价值远远超过一个孤立的系统功能。”

 采访结束时,邵彦彬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:“一线工作法,本质上是一种‘用户共创’的思维。 它让我们这些搞技术的人,不能只活在代码的世界里,必须把脚踩在泥土里,倾听最前沿的炮火声,感受业务的温度和脉搏。这样打造出来的系统,才真的有生命力,才能让技术真正赋能于业务。”

      从邵彦彬的讲述中,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一个项目的成功,更是一位技术管理者工作理念的深刻蜕变。它要求你把解决问题的指挥部,前移到听得见炮火声的地方。在这里,问题无处遁形,方案立竿见影,这样推动的工作,才真的扎实、有效、有生命力。而这,或许是“一线工作法”带来的最宝贵的财富。

相关下载

电话:0394-8381372           0394-8383142
版权所有 © 河南亿星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   豫ICP备13018610号  营业执照 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郑州    SEO

电话:0394-8381372     0394-8383142
版权所有 © 河南亿星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

豫ICP备13018610号   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郑州